国际雪联(FIS)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分站赛在瑞士落下帷幕,中国选手李雪阳以一套高难度动作斩获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金牌,这是中国选手在本赛季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,也为中国滑雪军团在2026年冬奥会备战中注入了强心剂。
突破历史,新星崛起
李雪阳的这枚金牌意义非凡,在决赛中,他凭借两次近乎完美的腾空转体动作,以94.75的高分力压美国名将杰克逊·史密斯和挪威选手埃里克·约翰森,成为首位在该项目上夺冠的中国选手,赛后,李雪阳难掩激动之情:“这块金牌属于整个团队,感谢教练和队友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,争取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国争光。”
李雪阳的崛起并非偶然,年仅21岁的他来自黑龙江,自幼接触滑雪,12岁入选省队,16岁便在全国青年赛中崭露头角,过去两年,他在国际赛场上稳步提升,去年世锦赛获得第五名,如今终于实现突破,国家滑雪队总教练王磊评价道:“李雪阳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非常出色,他的成功是中国滑雪运动长期积累的结果。”
冬奥备战,多点开花
随着2026年冬奥会临近,中国滑雪队正以多点开花的姿态加速备战,除自由式滑雪外,单板滑雪、越野滑雪等项目也传来捷报,上个月,单板滑雪U型场地选手张小雨在加拿大卡尔加里站获得银牌,创造了个人最佳战绩;越野滑雪队则在瑞典站的团体接力赛中闯入前六,刷新了亚洲队伍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。
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宏表示:“近年来,我们通过‘北冰南展西扩东进’战略,扩大了滑雪运动的群众基础,同时加强了科学训练和国际交流,成效正在逐步显现。”据悉,中国滑雪协会已与多个冰雪强国达成合作,未来将派遣更多年轻选手赴海外训练,并邀请外教来华指导。
科技助力,训练升级
在高水平竞技中,科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撑,中国滑雪队近年来引入了风洞实验室、动作捕捉系统等先进设备,帮助运动员优化技术动作,以李雪阳为例,他的夺冠动作“反脚1440度转体”正是通过风洞测试反复调整后实现的,科研团队负责人陈博士介绍:“我们通过数据建模,精确计算起跳角度和转速,将动作成功率从60%提升到了85%。”
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应用于战术分析,通过算法解析对手的比赛视频,教练组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计划,王磊透露:“这些技术手段让我们的备战更加高效,尤其在细节打磨上优势明显。”
全民滑雪热持续升温
竞技体育的突破也带动了大众参与热情,据统计,2023-2024雪季,全国滑雪场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,同比增长15%,河北崇礼、吉林北大湖等滑雪胜地客流屡创新高,南方地区的室内滑雪场同样火爆,滑雪装备销量同比上涨40%,其中青少年装备占比显著提升。
“滑雪正在成为全民健身的新选择,”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林峰说,“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增100个滑雪培训基地,让更多人享受冰雪乐趣。”教育部已将滑雪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试点,旨在培养更多后备人才。
挑战与展望
尽管进步显著,中国滑雪仍面临挑战,与国际顶尖队伍相比,我国在雪上基础大项如高山滑雪、跳台滑雪上仍有差距,雪场运营成本高、专业教练短缺等问题也制约着项目普及。
对此,刘宏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,重点突破短板项目,同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让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。”随着米兰冬奥会的临近,中国滑雪军团正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新的考验,李雪阳等年轻选手的崛起,无疑为这场冰雪征程增添了更多期待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