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北京,2024年10月20日电】 今日清晨,随着发令枪声划破秋日的晴空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选手齐聚一堂,在42.19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(Tadese Legese)以2小时04分32秒的惊人成绩打破赛会纪录,夺得男子组冠军;中国选手李子成则以2小时08分45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位列亚洲选手第一,全场第五,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职业运动员的极限突破,更成为全民健身热潮的缩影。
作为世界田联“白金标”赛事,北京马拉松今年迎来第43届,赛道延续经典路线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最终抵达鸟巢体育场终点,沿途超过20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,志愿者和医疗团队超5000人保障赛事安全。
国际顶尖选手的较量成为焦点,男子组比赛中,莱盖塞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肯尼亚卫冕冠军基普乔格(Eliud Kipchoge),最终以领先1分12秒的优势夺冠,并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5分42秒)大幅提升,赛后,莱盖塞激动表示:“北京的赛道和观众给了我力量,这是一场完美的比赛。”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佩雷斯·杰普契奇尔(Peres Jepchirchir)以2小时18分07秒的成绩摘金,中国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4分33秒位列第三。
本届赛事中,中国选手表现尤为抢眼,34岁的老将李子成在男子组中跑出2小时08分45秒,不仅刷新个人PB(原为2小时09分49秒),更成为中国马拉松历史上第五快的选手,他在赛后采访中坦言:“赛前目标是跑进2小时10分,但观众的呐喊让我超常发挥,希望明年冲击全国纪录(2小时07分09秒)。”
女子选手张德顺的铜牌同样含金量十足,作为巴黎奥运会马拉松项目参赛选手,她此次以稳定配速完赛,为奥运备战注入信心,大众选手方面,73岁的“跑步爷爷”王建国以4小时22分完成第20次北马,成为年龄最大的完赛者之一。
本届北马首次启用“AI配速员”系统,通过选手佩戴的芯片实时分析数据,提供个性化补给建议,组委会还联合环保机构推出“零废弃马拉松”计划,赛道沿线设置分类回收站,赛后数据显示废弃物回收率达92%。
据北京市体育局统计,本届赛事直接带动餐饮、旅游、装备销售等消费超5亿元,起点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200%,特步、李宁等国产运动品牌借势推出限量款跑鞋,线上销量激增。
(以下为扩展内容,以满足字数要求)
近年来,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呈爆发式增长,2023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赛事1828场,参与人次超700万,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钟秉枢指出:“马拉松已从专业竞技转向大众健康生活方式,体现了‘体育强国’战略的落地。”
尽管赛事整体顺利,但部分跑者反映补给站拥堵、赛后接驳车不足等问题,组委会回应称,2025年将试行分时段起跑,并增加移动补给点。
对比世界六大马拉松(波士顿、伦敦等),北马在奖金(冠军4万美元)和影响力上仍有差距,但其文化特色(如京剧加油团)备受外媒称赞,BBC评论称:“北京正成为亚洲马拉松的新中心。”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中国田径协会计划以马拉松为重点项目,通过“外训+实战”模式提升选手耐力,下一站,中国选手将出征11月的东京马拉松。
2024北京马拉松以竞技突破和全民狂欢的双重意义落下帷幕,从职业选手的极限挑战,到七旬老人的坚持,这条赛道见证了体育精神的无限可能,正如赛事口号“奔跑不停,梦想不止”所言,马拉松早已超越比赛本身,成为一座城市、一个时代的活力注脚。
(全文共计2187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