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圣火缓缓熄灭,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画上圆满句号,这场历时12天的体育盛会,不仅见证了奥运冠军的强势表现,更涌现出一批潜力新星,为中国体育的未来注入强劲动力,从田径场上的速度对决到泳池中的浪花翻腾,从体操馆的优雅腾跃到举重台的力拔千钧,全运会赛场诠释了“全民全运,同心同行”的办赛理念,也为巴黎奥运周期的备战吹响了冲锋号。
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,全运会素来以竞争激烈著称,东京奥运会归来的健儿们虽经历隔离调整,但依然展现出顶尖水准,乒乓球项目中,樊振东在男单决赛中力克黑马刘丁硕,首夺全运金牌,弥补了上届屈居亚军的遗憾;女单赛场,王曼昱连克陈梦、孙颖莎两位奥运冠军登顶,宣告“鳗鱼时代”的到来。
举重赛场同样精彩纷呈,石智勇以超世界纪录的364公斤总成绩轻松夺冠,赛后他坦言:“全运会比奥运会更难比!”而游泳名将张雨霏则延续火热状态,包揽女子100米、200米蝶泳及三项接力金牌,成为本届赛事“多金王”,老将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中游出1分56秒33的佳绩,刷新亚洲纪录,用实力证明30岁仍是当打之年。
与奥运明星交相辉映的,是一批“00后”小将的横空出世,16岁的体操小将韦筱圆以一套近乎完美的高低杠动作夺冠,被媒体誉为“新科奥运冠军管晨辰的最大对手”;田径赛场上,20岁的短跑选手陈冠锋以10秒06的成绩摘得百米铜牌,成为中国新生代“破十秒”的希望之星,更令人惊喜的是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,18岁的王芝琳力压奥运冠军杨倩夺冠,赛后她羞涩表示:“向师姐学习,但更想超越她。”
三大球项目中,年轻力量同样挑起大梁,女排决赛中,天津队的李盈莹独揽26分率队卫冕;男篮U22组别,浙江队余嘉豪、上海队李添荣等新秀的亮眼表现,让球迷看到中国篮球未来的曙光,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评价:“这批年轻选手的成长速度超出预期,他们将在巴黎周期承担更多责任。”
本届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,西安奥体中心采用“海绵城市”设计,雨水回收利用率达70%;5G+AI技术覆盖所有场馆,实现运动员动作实时分析;电子裁判系统在体操、跳水等项目中首次大规模应用,将争议判罚率降低至0.3%,赛事期间,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达90%,碳减排量相当于种植3.2万棵树。
全民共享的理念同样贯穿始终,组委会开放了80%的比赛门票供公众申购,票价最低20元;赛后,全运村将改造为人才公寓,场馆群则转型为全民健身中心,西安市市长在闭幕式上表示:“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让古都焕发新活力,体育已成为城市的新名片。”
随着全运会落幕,各项目国家队已陆续集结,开启巴黎奥运会备战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强调:“我们要以全运会为新起点,巩固优势项目、突破潜优项目、补齐短板项目。”据悉,举重、跳水等“梦之队”将引入外教团队,而田径、游泳等基础大项计划增加海外拉练频次。
回望这场体育盛宴,有苏炳添因伤退赛的遗憾,也有联合队夺冠引发的争议,但更多是拼搏与传承的感动,37岁的铅球名将巩立姣实现全运四连冠后动情说道:“只要祖国需要,我会一直投下去。”而14岁的滑板冠军兰俊宜则代表着新一代的朝气:“我的目标是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滑板的厉害!”
圣火虽熄,梦想不灭,从全运到奥运,中国体育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,迈向下一个荣耀时刻。